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玮驰 > 动态资讯

制剂分装自动化解决方案,推进通用型细胞治疗产品商业化

时间:2022-09-27 来源:上海玮驰仪器有限公司 阅读:1104

自2017年FDA首次批准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Kymriah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来,目前已有超过1110项CAR-T细胞疗法申请开展临床实验,中国开展的临床实验数量更是超过美国。

 

图片来源Clinicaltrials.gov.,以CAR-T为关键词检索

 

自体来源的CAR-T细胞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上市产品不断增多及其良好的临床效果,也带动上游产业的发展。目前,模块化或整合功能的自动化全密闭设备正在逐渐替代传统手动开放操作的工艺流程,减少了人员操作引入的不稳定性、提高了产能、同时降低了污染风险。

 

Xiuyan, et al的综述[1]中总结了自体Car-T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一些基本的步骤以及能够满足该步骤工艺需求的自动化设备系统。首先,患者的白细胞(WBCs)通过外周血细胞采集设备分离获得,然后经过磁珠分选及激活,转导Car基因,扩增到一定数量后进行制剂分装冻存用于治疗。尽管整个CAR-T工艺非常复杂,但随着自动化设备的选择增多,生产工艺过程也在不断优化。细胞治疗产品企业可根据不同细胞产品特性及工艺需求,在各生产环节,从采集、分离、扩增、淘洗、到终制剂灌装,自行组合适合的自动化设备来实现全封闭自动化生产。

 

分装制剂是细胞制备工艺的后一个环节,其关系着制剂的体积与密度的均一性,以及冻存前的细胞回收率、活率及功能。但是从文献的描述中不难发现,针对收获后的细胞如何分装到冻存袋并没有详细的描述与设备汇总。其实分装制剂的过程并不简单,涉及多个操作步骤以及辅助设备,并需要在A级环境操作。而细胞与含有DMSO的冻存液在室温接触的时间如果过长,细胞的活率及功能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由于自体细胞治疗通量较小,通常产品分装袋数较少,通常在10袋以内,工作量较少时间短,半自动化结合手工的方式尚且能够满足自体细胞产品的工艺需求。

 

自体细胞来源的产品制备耗时较多,也很难标准化,并使得多剂量/剂次治疗变得很有难度。随着通用型细胞治疗产品以及实体瘤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同一批次制备中获取更多的细胞量,是通用型产品的工艺核心需求,以此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可及性的目的。然而制备工艺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将收获清洗后的细胞快速分装到冻存袋,预期分装份数可达100袋以上。急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何缩短分装时间?如何保证细胞活率及功能?如何实现冻存袋自动排气?此外,确保灌装至各产品袋内的体积浓度保持一致也是一项必要的考虑因素,终产品的准确性、一致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都是监管机构评审的关键考量因素。

 

赛桥生物持续关注细胞治疗工艺流程的优化,并不断开发满足不同工艺需求的自动化装备。近期赛桥生物完成Gentle P-Pac自动化高通量分装设备的开发及测试,正式推出产品上市。

 

Gentle P-Pac专为通用型或实体瘤的分装通量需求设计,可实现:

◆ 分装体积2mL~100mL

◆ 分装体积误差小于2%, 密度误差小于5%

◆ 可一次性完成20袋分装,循环拓展100袋以上

◆ 维持大于 95% 初始细胞的活性

◆ 温度误差±1℃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