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玮驰 > 动态资讯

行业痛点直击:ADC/GPCR 药物研发,卡在 “内吞检测” 这一关?​

时间:2025-11-13 来源:上海玮驰仪器有限公司 阅读:17

对于专注 ADC(抗体偶联药物)、GPCR(G 蛋白偶联受体)药物研发的科研团队和药企来说,受体介导的内吞过程检测是核心环节 —— 它直接关系到药物靶向性、胞内递送效率及最终疗效评估。​

但传统检测方案始终面临三大 “拦路虎”:​

荧光背景高,信号 “淹没” 在噪音中,弱阳性样本无法精准识别;​

探针稳定性差,孵育过程中易淬灭,导致数据重复性低;​

操作复杂、耗时久,适配不了高通量筛选的研发需求。​

不少团队因检测数据不准,反复优化实验方案,既浪费宝贵样本,又拖慢项目进度。如何突破这一瓶颈?​

全新解决方案:瑞孚迪高信噪比荧光探针,精准 “点亮” 内吞过程​

针对 ADC/GPCR 药物内吞检测的核心痛点,瑞孚迪推出高信噪比荧光探针,凭借三大核心优势,重新定义内吞检测标准:​

1. 超高信噪比,信号 “清晰可见”​

采用先进荧光淬灭抑制技术,背景荧光强度降低 60% 以上,目标信号放大 3-5 倍,哪怕是低表达受体的内吞事件,也能精准捕捉,彻底告别 “信号模糊” 困扰。​

2. 稳定性拉满,数据 “靠谱可重复”​

探针分子结构经过特殊优化,抗光漂白、抗淬灭能力显著提升,常温孵育 48 小时仍能保持稳定荧光信号,实验重复性高达 95% 以上,减少无效重复实验。​

3. 操作极简 + 高通量适配,效率 “翻倍提升”​

无需复杂前处理,直接与细胞 / 样本孵育即可检测;兼容微孔板、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等主流设备,完美适配高通量药物筛选场景,让研发周期缩短 30%。​

适用场景全覆盖​

ADC 药物:抗体 - 毒素偶联物的胞内递送效率检测;​

GPCR 药物:受体激活后的内吞动力学分析;​

细胞治疗:靶向载体的细胞摄取效率评估;​